摘 要:本文阐述了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内涵,分析了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特征,并根据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给出了“双创”教育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教育    职业院校

2018年9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业界、学界纷纷响应,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与创造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各行业、企业相应岗位(群)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如何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理念与意义

“双创”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它要求职业院校在其培养机制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就业、创业导向,更加注重结合工作实践的能力本位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机遇把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社会人际能力、抗压能力等更高层次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职业院校创新教育
职业院校的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的创新教育更注重与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创新性地解决生产技术、生产组织、产品设计创新思路等生产实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职业院校的创新教育以学生的创新活动为基本特征,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于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对生产过程或工作流程的独到的认识、发现能力以及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院校创业教育
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创新能力,并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同时,为走向创业提供必备的政策、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储备,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养和开创型个性为目标。
(三)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意义
由上述分析可知,创新、创业教育侧重点不同又彼此交叉融合。从整体视角看待人才培养与推进,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培养和输出具有“双创”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与目前行业企业迫切需求相适应。同时“双创”教育的推进不仅仅激发个人创新创业潜能,还会对企业、社会、国家创新创业潜能形成正向影响,使市场结构获得持续的升级和改善。


二、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特征

创新教育主要包含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和理念创新四个方面。技工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过程中,侧重质疑与思考,通过发散、想象、逻辑、直觉等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着重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创新知识的运用及整合与创造等技术技能创新的能力。
创业教育主要包含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四个方面。职业院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主观思考、独立性、适应性、创新性、开拓性、市场敏感度、合作与团队精神等多种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更要突出信息收集、专业技能、经营能力、社会沟通、实践运作及把握时机的能力。
职业院校的“双创”教育是一种实用导向的教育,从创新创业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整体的创新创业素质,以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为特征。“双创”教育过程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三、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实践

建设完善多元立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实践效果。针对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双创平台建设、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双创”教育成功的重要途径。
(一)“双创”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双创”教育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双创”课程体系要全覆盖、分层次,并与专业深度融合。低年级可开设创新思维、创业基础类通识课程,并以此作为全校全覆盖课程。对科创、文创、商创、设计类创新等进行分类教育。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在专业必修课程中设置开放性学习任务,即实现方法不唯一、获得成果不唯一、评价标准不唯一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将创新思维全程融入到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中。注重“双创”课程和思政课程并行,将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有机地与“双创”教学融合。坚持把创新思维、创业意识根植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双创”教育实施的关键。
(二)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将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相融合。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基本形成了校企紧密对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师生角色对接工作角色、教学环境对接生产环境、学生作业对接真实产品,体现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教学特色。
“双创”教育的实施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生产一线是的创新创业灵感最佳来源,与生产一线的需求永远保持最紧密的连接,课题从企业来,成果到企业去。校企合作的深化不应只停留在就业层面。引进设备、技术、工艺及企业导师,多层次、全方位进行校企合作,秉承产、学、研、用的思路,校内组织校外联动,是职业院校“双创”教育的最佳途径。
(三)强化平台建设、支持体系
“双创”教育活动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创业预孵化平台、学生创业校内孵化平台、校外企业孵化平台缺一不可。职业院校可以着力建设学生社团、技能俱乐部、专业“双创”工作室、校双创学院、竞赛类基地、校企合作基地、地方孵化基地等各层次、各类型的平台,在各个平台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注重跨专业融合,保障“双创”教育顺利进行,同时在政策、资源、制度等方面予以运行保障。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
只有通过教师、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整合师资队伍,建立校企师资双向交流机制,营造校、企、社会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对“双创”教育的实践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明确学生是“双创”教育培养的主体,处处以学生发展成才为主线, 要把科学人才观融入培育工作的各方面。充分肯定“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思想,鼓励学生不懈奋斗、不断提升与成长。
(五)完善“双创”教育的相关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是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依托的,对于培养指标、培养过程、培养结果均应设计评价指标,及时持续跟踪评价。
要建立系统、科学、简明的“双创”课程评价体系,可比较、可操作、可量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结合一系列成果的评价制度。另外,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对于在校学生的“双创”启蒙与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与促进作用。鼓励“双创”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促进成果输出,也是“双创”教育评价的指标之一。


四、结语

“双创”教育在职业院校实施层面上具有鲜明的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其成功的关键是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专业、学院、校级“双创”平台的合理配置,先进的评价体系和强有力的配套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正华.“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3)
[2]张小斌,吴小平.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双创”学科建设的思考[J].技工教育论坛,2019(11)
[3] 李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